江州招商引资
简介——基本概况江州区位于广西西南部,居左江中上游,面积2901平方公里,辖7镇2乡和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,居住着壮、汉、苗、瑶等10多个民族34万人口,其中壮族占80%。水陆交通十分便利,县城距首府南宁铁路里程120公里、公路里程160公里,距边城凭祥铁路里程90公里、公路里程160公里,公路距出海港防城港170公里。水路经南宁可直航广州、港澳,素来是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。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,邮编:532200。代码:451402。区号:0771。拼音:Jiangzhou Qu。江州区资源丰富。全区耕地面积165万亩,人均4亩以上,2008/2009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518万吨,产糖66.3万吨;人均产蔗产糖名列全国第一,被誉为中国的"糖都"。其他农产品资源、矿产资源、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。其中龙眼等亚热带水果面积近10万亩,木薯10万亩、剑麻3万亩,稀土矿18000多万吨,水资源蕴藏量106万千瓦,森林面积11.4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45%。旅游资源丰富且神奇,环绕市区周边的旅游景点有78处,其中有被专家誉为"全国少有、广西第一"的左江石景林;有"全球稀有、群体最大",其珍贵程度可与大熊猫相媲美的白头叶猴栖息地崇左生态公园;还有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斜塔、新和水上石林、左江两岸神奇风光等等是广西"中越边关风情游"和国家级左江花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的精品和集散地,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。 江州区依托崇左中心城市,提出了"服务城市、发展江州"发展战略,以 "一中心两平台三基地"为支撑,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中心城区和崇左市"首善之区",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。2005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,2006年获得了广西县域经济发展"十佳县(市、区)"。2008年,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。全年完成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.93亿元,增长9.5%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.8亿元,增长11.0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.0亿元,增长17.1%;财政收入5.17亿元,增长0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.76亿元,增长17.5%;固定资产投资27.01亿元,增长5.8%;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387元,增长15.5%;农民人均纯收入4063元,增长3.9%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.758万吨,二氧化硫排放量0.462万吨,基本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约束性年度目标。以上主要指标中,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总量排在全市第一,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财政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总量排在全市第二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全市第三。2008年荣获了全国第六批"国家生态示范区"。2009年上半年,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.25亿元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.19亿元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.4亿元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.95亿元;财政收入完成2.89亿元;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585万美元,其中,出口990万美元,进口595万美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.04亿元;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620元;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57元。区域概况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均温度22.3摄氏度,年日照1634.4小时,无霜期364天,年降雨量1200毫米。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,主要农作物有水稻、玉米、甘蔗、木薯、花生、黄黑豆、红瓜子、龙眼、荔枝、柑橙、香蕉、西蕃莲等,其中甘蔗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,是县的主要经济作物,是国家重要的糖料生产基地县。主要的矿产资源有:铁、钨、金、锌、磷、水晶、稀土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花岗岩等。水电藏量40万千瓦,境内有水力电站四座,装机总容量8.6万千瓦。自然风物奇趣,人文景观独特,环县城有78处景观点,其中有"世界八大斜塔"之一的左江斜塔、"全国少有,广西第一"的石景林以及南津古渡、黄巢城、文羊岩等着名景区,有"全球稀有,群体最大"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。目前左江斜塔、石景林、左江风光等已被列入广西"中越边关风情游"和国家级左江花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线,崇左生态公园已被自治区纳入重点开发旅游项目,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。改革开放以来,江州区(原崇左县)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蔗糖、水果经济,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,综合县力显着增强。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.11亿元,工业总产值完成11.04亿元,农业总产值完成9.33亿元,财政收入完成2.07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607元,高于全地区1513元平均水平。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,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,县城区绿化覆盖率35%,街道绿化覆盖率53%。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。发展优势江州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发展前景十分广阔。自秦汉起历来是郡、路、州、府、县治之地,是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,商贸云集。现为新成立的崇左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,位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,处在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陆路通道上。境内铁路、公路、水路四通八达,可通边通海连接东盟各国,水路经南宁可直航广州、港澳,经南友高速公路至南宁市的公路距离为90公里,仅有1个小时的车程。江州区通讯发达,形成了从城区到农村的现代化通讯网络,实现村村通电话。广西“十五”发展计划中把崇左作为桂西南重点城镇来培育发展,把崇左作为桂西经济区域左江流域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、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中心来建设发展,江州区(原崇左县)以此为契机,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,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,加快建设发展步伐。近年来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江州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团结奋斗,开拓进取,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。"十五"期间,江州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.9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.16亿元,增加14.22亿元,年均增长13.6%;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.9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.80亿元,年均增长7.26%;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64元,增长32.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2元,增长10.25%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、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,被评为广西村民自治模范县、文明县城、卫生县城、园林城市;被自治区党委、自治区人民政府、广西军区授予"双拥先进区"称号。荣获崇左市2004年"三个文明"建设二等奖和经济发展第三名;2005年,荣获崇左市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大会战三等奖、自治区县域经济进步奖等。经济概况农业:按照"稳粮、强蔗、增钱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"的思路,积极引导农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,农业经济建设成效明显。上半年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.48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4.5%。一是粮食生产安全稳定。上半年,春耕生产用水略好于去年,春种粮食面积13.8万亩,比去年增加0.4万亩,增长3%,预计上半年粮食产量达2350万公斤。二是特色农业加快发展。大力实施"林果上山、甘蔗下田"工程,新增水田改蔗、低产果地改蔗2.88万亩,共完成甘蔗种植面积90.4万亩;木薯新种植面积9.53万亩,剑麻2280亩,水果4120亩,蔬菜1.86万亩;水产畜牧业发展迅速,杂交牛示范养殖取得了良好成效。上半年,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949吨,同比增长5%,肉类总产量7417吨,增长6.43%。"蔗-牛-菇"高效养殖示范项目发展快,项目覆盖6个乡镇10个村屯,面积约2.2万平方米。三是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。大力推行"企业+基地+农户"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以天添乳品厂、大丰剑麻加工厂、广西西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蔗叶综合利用科技开发项目、新泽酒精项目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,进一步构架水牛奶业、剑麻、名优特果蔬等优势资源的产业,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领域。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,落实了驮卢镇岜白新村、雷州社区新村屯、逐盎村渠独屯以及伏廖村那渠屯4个村屯作为市级重点试点村屯,各乡镇也选择条件较好的1至2个村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。目前,已投入建设资金184.6万元,制订了《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》,完成了驮卢镇农里新村、横龙屯等27个村屯地形图测量及四个重点试点屯的建设规划工作,规划方案已报市审批。工业:目前,江州区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2%,初步形成了以两个华侨农场为招商引资的窗口,以蔗糖业为主导,剑麻、木薯、建材、水电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特色工业体系。上半年,江州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.5亿元,增长89.8%,实现增加值8.29亿,同比增长35.8%。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.6亿元,增长94.6%;实现增加值7.7亿元,增长30%。 在工业经济中,尤其以蔗糖业增长最为明显。2005/2006年榨季,四个制糖企业总压榨量460.3万吨,比上榨季增加126.4万吨;产机制糖56.6万吨,增加14.9万吨,制糖业实现产值17.04亿元,同比增长130.46%;实现增加值6.8亿元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40%。城市建设:抓住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迅速增加的有利时机,商贸、餐饮、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,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再上规模、上档次、上水平。上半年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.39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1.1%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13户,注册资金733万元,从业人员815人;新发展私营企业3户,从业人员46人,注册资金406万元。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,大力打造劳务经济强势产业。上半年,累计输送外出务工人数达4.18万人,占任务4万人的104%;劳务输出总收入1.05亿元,占任务的56.8%。
招商热线:400-151-2002